作為工業原材料,金屬材料的專業性較強,同一個牌號,生產方法不同,產品性能就不同。例如帶材有熱軋和冷軋之分,產品表面和力學性能都不一樣;管材有無縫管和焊管之分,生產方法大相徑庭,適用場合也不同。因此需要編制專門的采購規范來指導采購。金屬材料的采購規范如何編制,有什么注意事項?
首先在產品設計之時就必須考慮采購的因素。
設計部門根據零部件的實際工況,包括工作環境、受力情況,以及特殊性能要求,來選擇合適的牌號。相關信息應盡量詳細地提供給采購部門,準確的信息傳達有助于采購人員向外詢價。
具體而言,服役的溫度(高溫、低溫或冷熱交替),周圍腐蝕性介質的種類與濃度,是否承受震動、沖擊、磨損,是否存在高速或高載,力學性能有何要求,能不能帶磁性等,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。
為提升可靠性,在候選的材料里,應盡可能選用相同工況下應用成熟的牌號,以減少安全風險及保障使用壽命,同時也易于采購。
材料牌號確定之后,工程師應從提高金屬利用率的角度,充分的考慮此材料的工藝性能,從鑄造、鍛造、焊接、切削幾種成型方法中選擇合適的工藝,盡量減少材料浪費,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通常完整的采購規范應包括如下內容:
01
材料牌號與執行標準
執行標準包括國標、美標、歐標或壓力容器、核電、軍工、化工等行業標準。提供標準號有助于準確定位,提升與供應商的溝通效率。
通常一個材料牌號會收錄在不同的標準中,大部分情況下,在不同的標準中,同一個材料牌號的化學成分是一致的,但由于標準的衍化,以及產品形態的不同,成分可能略有差異,性能數據也不盡相同。
02
冶煉方法
常見的冶煉方法:普通熔煉、感應熔煉、電渣重熔、真空電弧重熔等。不同的冶煉方法,制造成本不一樣,例如真空熔煉成本就高于非真空熔煉。
03
尺寸規格、數量與重量
訂購棒材、板材、管材等型材,應盡可能說明零件的長度,以便合理確定交貨產品的長度,比如不定尺、定尺或倍尺長度。
訂購鍛件類產品,應盡可能提供零件設計圖,確保供應商得到準確的最終尺寸與形狀,以便制訂合理經濟的成形工藝。
重量計算方法有兩種,理論計算和實際計重。理算涉及密度和公差。密度跟牌號相關,金屬材料的品種非常多(全世界有超過35萬個金屬牌號),通常同一類別的材料密度是一樣的,但是根據合金配比的不同,也存在差別;公差則由生產能力及制造方法相關,例如鍛造公差就比較大,導致鍛件實際交貨的重量有時與理論重量能相差10%甚至更多。
采用何種方法收貨,要與供應商協商一致。通常建議鍛件以機械加工后的光亮態交貨,以按件計價的結算方式為佳。
04
交貨狀態
根據變形方式:鍛態、熱軋態、冷軋(拔)態等。承壓設備用的鍛件類產品應注明鍛件級別。
根據熱處理狀態:退火態、固溶態、固溶+時效態等。力學性能有要求,需標注數值。例如預硬鋼材要寫明硬度范圍。
根據表面狀態:鍛態毛坯、酸洗態、粗車態、精車態、磨光態、拋光態等。
05
性能與檢測要求
常規的檢測范圍包括:化學成分、室溫力學性能(如硬度試驗、拉伸試驗、沖擊試驗等)、高溫力學性能、金相分析(如非金屬夾雜物、晶粒度等)、腐蝕性試驗(如晶間腐蝕試驗等)、尺寸公差檢驗、表面缺陷檢驗、無損檢測(如超聲波探傷、著色滲透探傷等)。
06
標識與包裝
常規的標識包括:牌號、爐批號、名稱、尺寸規格。如有特定的零件專屬標識號,訂購時應特別注明。
常規的標識方法包括:油漆筆手寫、噴印、標簽紙以及鋼印標識等。
常規的包裝方式:捆裝、木箱、簡易托盤等。
更多資訊